叁伍伍叁生态科技研究院
站内搜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来源:第一财经 | 作者:叁伍伍叁生态科技研究院【转载】 | 发布时间: 2019-12-12 | 1776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方渠道证实,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本周召开,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做出研判,并在此基础上规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

  此前于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被认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已经透露了一些信号。


  面向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2020年,政策组合拳将是“宽货币,紧信用,松财政”。作为改革的关键之年,2020年在国企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第一财经梳理了明年经济工作三大看点。


  看点一:逆周期调节加力 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


  回顾2019年,财政政策上,降税减费成为重点,投资支出强调有效性;货币政策上,结构优化成为调整主要方式,传导机制的疏通成为关键。


  展望2020年,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还将被继续强调。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在确保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明年逆周期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在具体操作层面会得到更多体现,以此来保证经济增长平稳发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事关居民福利、消费升级和新经济发展的领域,如老旧小区改造、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成为新一轮积极财政的发力点。货币政策将继续侧重以改革方式打通利率传导通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在“调结构”。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经济总体稳定,推动经济转型。比如加大重大民生项目专项债的发行力度、加大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加大对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新经济企业的税收优惠、有针对性的实施乡村消费的引导和补贴政策等。


  财政政策方面,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业内人士预期,明年财政政策将更积极,体现为逆周期调节的加码。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近期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撰文进一步指出,把握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需做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以及精准滴灌,引导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明年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方向不变,但节奏和力度上会更加灵活:一方面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多地创设、完善和使用(比如PSL),另一方面是宽松政策不会一蹴而就。


  2020年,是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因此,对于2020年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肯定会有所安排。


  明明认为,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银行理财业务整改进度并不理想,若2020年底严格按照“一刀切”的思路执行新规,可能会加剧银行的处置风险并对金融市场稳定形成冲击,因此预计明年的监管政策可能会有维稳政策相继推出。


  看点二:基建补短板托底经济 新基建孕育新动能


  12月6日政治局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表述为本次会议新增。


  基建投资一直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这是政治局会议首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所在。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适当放大企业和政府特定项目的杠杆率,鼓励项目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助于扩大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增长预期。而且,从基建的角度来提升投资预期,其传导速度也较其他手段更快、效果更佳。


  当前,制造业投资面临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不足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房地产投资需要贯彻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的根本指引,不是此轮逆周期调节的发力点。唯有基建投资,政府发力的迫切性较强,手段较多,后遗症较少,传导效果相对明显。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对适当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和加强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正式提前下达地方,金额为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


  “强基建还应加快财政支出节奏,适度增加中央政府基建投资规模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同时,还可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适度提高中央政府的杠杆率,适时达到甚至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王军说。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正在迈向量质齐升的经济发展新时期,通过传统基建补短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新基建既能稳投资、稳增长,也符合促创新的政策目标,将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需求层面看,我国基建投资补短板空间足,新型基建潜力大,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市政和产业园区等基建补短板领域,以及5G、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领域,将成为2020年的发力重点。


  看点三:国企改革再出发 利率市场化加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


  要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预计对2020年国内改革开放政策可以有更多期待。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12月7日在第十七届“中国改革论坛”上提出了六方面的改革举措: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打破行政性垄断,改进低效率部门;促进产业内优胜劣汰、转型升级;以创新带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业的增长;培育更适应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传统的工业化方式转向绿色发展。


  王军表示,在改革方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资国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等方面最值得期待。


  “国企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章俊说,在改善行业供需格局的同时,逐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并通过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来引入主营业务高度协同的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从改革进程要求看,根据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国企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此基础之上,今后三年,国企改革再出发。


  目前,国资委正抓紧研究制定新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最快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将在推进混改、加强国资国企监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财务硬约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制定可量化、可考核具体指标。


  2019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迎来了标志性突破。自8月20日首次发布至11月20日第四次发布新LPR,1年期LPR已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2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10个基点。


  对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将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等方式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坚决打破银行通过协同行为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以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


  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很大程度仍然由存款基准利率决定,这就使得银行在负债成本并未改变的情况下利差收入减少,利润空间收窄。明明认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主要靠价格战而非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严重,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活力缺失。LPR改革考验银行差异化竞争能力,这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步骤。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全国31个省份均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意见,2020年将集体“交卷”。比如,河南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1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陕西指出,到2020年,实现累计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认为,落户政策逐步放开,对于非户籍群体和城市发展来说,是双赢的选择。户籍制度的放开,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对于一个城市群而言,它也有利于一个城市群内部的人口更为自由地流动和更为优化地配置。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