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重要赛道。本文聚焦低空经济生态全产业要素联盟与美好生活家园生态计划的共建实践,以“联盟为体、计划为翼” 的共生形态为切入点,从成员协同、行业整合、生态开放三个层面,深度拆解联盟破解产业分散难题、链接民生与产业需求的创新路径。文章清晰勾勒出大湾区低空经济“资源聚合、价值共创” 的发展图景,也提供了区域产业联盟从“要素叠加”到“生态共生”的可借鉴样本,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实践思考与方向指引。
在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增长极的当下,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红利与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生态全产业要素联盟(以下简称“低空联盟”)正以创新共建模式,打造产业聚合发展的核心平台。“美好生活家园生态计划”(以下简称“生态计划”)作为联盟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注入民生导向与资源链接能力,为联盟破解“要素分散、协同不足”难题提供关键支撑——“联盟为体、计划为翼”的共生形态,共同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生态开放包容发展,让更多进入的低空经济产业“有活干、干好活”。
低空联盟的核心价值,在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构建“要素聚合、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产业共建模式。其本质是打破产业间“壁垒高筑、信息闭塞、资源内耗”的僵局,而非聚焦具体低空飞行业务的运作细节。无论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还是对接大湾区政策与市场需求,联盟始终以“服务产业落地发展”为目标。而生态计划的价值,正是精准匹配联盟发展需求:一方面为联盟提供清晰的民生与产业融合导向,避免发展方向偏离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链接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应用场景,为联盟聚合的产业资源开辟落地通道,让联盟的共建模式更具生命力与实践价值。
一、联成员:以计划为纽带,构建“资源互补”的发展共同体
低空联盟并非成员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生态计划的纽带作用下,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发展共同体。联盟成员涵盖装备制造、物流运营、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等多元主体,分散的资源与能力如何形成合力,是联盟共建模式的首要课题——生态计划恰好提供了破题思路。针对成员企业“单打独斗缺市场、自主发展缺资源”的痛点,生态计划以大湾区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为锚点,为联盟整合资源提供精准方向。
依托生态计划,联盟搭建“成员需求-资源匹配-项目落地”的闭环服务体系: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产能释放需求,对接生态计划中的乡村物流、应急保障项目;针对金融机构的优质项目需求,推荐联盟内技术成熟的创新企业;针对研发机构的成果转化需求,链接大湾区产业园区与应用场景。同时,联盟以生态计划为共识基础,组织成员联合申报大湾区低空经济专项政策、参与产业标准制定,既降低了单个企业的试错成本,又以集体力量提升了在区域产业中的话语权,实现“成员成长支撑联盟壮大,联盟发展反哺成员收益”的良性循环。
二、融行业:以计划为支撑,打造“湾区特色”的产业协同体
作为大湾区低空经济行业的核心枢纽,低空联盟的共建模式始终以“激活产业活力”为目标,而生态计划则为这种模式提供了贴合区域发展的支撑体系。脱离具体产业需求的联盟难以立足,缺乏联盟整合的行业易陷入“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困境——生态计划通过锚定大湾区“制造业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的发展主线,让联盟的协同模式更具区域针对性。
针对大湾区低空经济行业“标准不统一、资源对接散”的瓶颈,联盟以生态计划的应用需求为导向,牵头成立“湾区低空产业协同委员会”:整合成员资源攻克跨区域航线协调、多场景装备适配等共性难题,制定符合大湾区产业特色的服务规范;依托生态计划链接的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资源,建立“政策解读-标准落地-合规服务”的一体化机制,为行业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在联盟的协同运作下,大湾区低空经济行业从“分散发展”转向“集群共进”,无论是无人机物流网络的跨城联动,还是低空旅游资源的全域整合,都体现了联盟共建模式的价值——生态计划则让这种协同始终紧扣区域产业发展脉搏,确保行业升级与湾区发展同频共振。
三、通生态:以计划为桥梁,构建“开放包容”的区域聚合体
低空联盟的共建模式,最终要实现“链接内外资源、服务区域发展”的生态价值,而生态计划正是联盟打通内外生态的关键桥梁。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航空、通信、交通、民生等多领域的跨界支撑,联盟的核心作用就是打破行业壁垒,构建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生态计划以“服务家园建设、赋能区域发展”为核心,为联盟跨界链接提供了天然的价值共识。
联盟以生态计划为纽带,构建起“政府-企业-科研-民生”四位一体的湾区低空生态网络:对接大湾区各地政府,争取低空开放试点、产业扶持等政策资源,为联盟成员开辟发展空间;联动高校与科研机构,围绕生态计划中的应用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链接金融机构推出“低空产业专项贷”,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面向社区、乡村提供低空便民服务,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这种生态聚合,让联盟不仅是产业内部的整合平台,更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引进来、走出去”的窗口——吸引外地优质产业资源依托联盟落地湾区,推动湾区本土产业借助联盟拓展外部市场,真正实现“产业进得来、出得去、有活干、干好活”。
从成员聚合到行业协同,再到生态共建,低空联盟的生命力始终体现在“以共建模式激活产业价值”的实践中,而生态计划则是这一模式落地的重要助力。与成员共生,计划是资源链接的纽带;与行业同行,计划是区域导向的支撑;与生态相融,计划是跨界合作的桥梁。未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低空联盟将持续以共建模式为核心,以生态计划为助力,优化资源整合机制,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既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又为区域产业聚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在低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书写湾区产业共生共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