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理事长随同农业农村部、城乡建设部有关部门领导一行,于 2 月中旬日至 3 月上旬深入山东、河南、江西、广东等地为农业发展的下一步布局展开深入的考察调研。
深度调研,倾听基层声音
此次调研行程紧密围绕当前农业发展趋势展开。调研组每到一处,都与各省、市的主要领导深入交流,广泛听取他们对具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秉持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的思路,从实际出发,在富民兴农的宏伟蓝图上精准落子,于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持续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各级领导的态度明确而务实。部委主要以倾听为主,其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广泛汇集各地的真实意见,随后将意见和建议带回部委进行系统整合和研究,进而制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贯彻执行。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决策流程,确保了后续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生态农场产业思路获广泛响应
在调研过程中,理事长提出的生态农场产业发展思路得到了部委和地方政府领导的广泛认同。生态农场产业发展思路以其前瞻性和科学性,为新时代农业发展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画卷。特别是生态农场 + 模式,其意义深远且影响广泛。
从经济层面来看,生态农场 + 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进步水平,进而实现增效增收的目标。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优化种植养殖流程,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借助与文旅、康养等项目的联动,拓展了农业产业的边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以往生态农场特色开发仅局限于农产品采摘体验活动,吸引城市游客,虽然增加了农场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现在通过大数据等智慧平台,应用AI结合DeepSeek则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插上翅膀,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环境层面而言,该模式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发挥着关键作用。生态农场注重生态平衡,采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土壤和水源,让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从社会层面来说,生态农场 + 模式有助于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它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还为农村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挖掘可操作路径,助力农业腾飞
为了让生态农场产业发展思路及生态农场 + 模式真正落地生根,在调研过程中,各方积极研讨,挖掘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在技术推广方面,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如精准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让农民切实掌握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产业联动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生态农场与文旅、康养项目的融合发展。例如,对投资生态农场旅游项目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为产业联动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在品牌建设方面,整合各地生态农场的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线上直播带货等活动,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生态农场的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理事长在此次农业农村部开展的考察调研活动中,为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理念和新思路。通过深化细化理事长提出的各项要点,可以挖掘出诸多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些新思路、新举措的引领下,使我国农业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